Stratford Mill, 1831
Dedham Lock and Mills, 1820
正常视觉(左)和红绿色盲(右)看到的世界 | kcentar.me
美国当代画家彼得·弥尔顿(Peter Milton)像康斯太勃尔一样,也是红绿色盲。但对于他来说,红色的缺失为他打开了黑白世界的大门——虽然他依旧能够辨认绿色和蓝色,但他决定干脆摒弃所有的颜色,只用黑白作画。
Mary's Turn, 1994:这幅画里的玛丽就是之前提到的患有白内障的玛丽·卡萨特
可怖的空洞——玻璃体积血
想必你对爱德华·蒙克(Edvard Munch)的《呐喊》已经再熟悉不过了。
然而,当你看到下面这副自画像时,会更加不寒而栗。这幅画中的蒙克一脸愁容地躺在病床上,一只手无力地捂着眼睛,深蓝色的骷髅异物在浅色的背景中格外突兀。
这个异物并非蒙克的凭空想象,而是他对恐惧的切实投射。他的恐惧正是来源于自己的眼疾,以及担心随眼疾而来的死亡。
究竟是什么样的眼疾带给蒙克如此大的恐惧?它就是玻璃体积血——玻璃体内的血丝会让人看到网状异物,大块的积血有可能对视力产生致命的影响。玻璃体在视网膜和晶状体之间,当视网膜或眼睛内其他部位的血管因为撞击或其他原因破裂,血液就会渗入玻璃体内,引起玻璃体积血。
玻璃体积血 | Summit Medical Group
1930年,66岁的蒙克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眼疾,血块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和斑点出现在他的视线内,有的看起来像鸟,有的看起来像同心圆。他决定用画笔记录下来眼疾让他看到的世界。
在一幅名为《视觉障碍》的自画像中,蒙克记录了他视觉范围中心的盲区。
在另一幅名为《受伤的眼睛》的自画像中 ,异物则以鸟的形态出现在视觉范围中。他在自己的记录中写道:“当我仰望天空时,这些暗点以鸟群或乌鸦的形状出现在我的视线内。这些应该就是累积在玻璃体边缘的血块。”
色彩的奏鸣——联觉
我们之前提到的眼疾都是用眼睛本身的病变引起,其实大脑皮层负责感官区域的错乱也会引起视觉异常,比如联觉。
联觉又叫做通感,指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(比如听觉)能同时激起另一种感官(视觉和嗅觉等)的感应。比如说,有联觉的人在听到音乐时会感觉或看到颜色,或者在看到某种特定的颜色时会闻到不同的味道。
即兴曲,1910
被公认为现代抽象画创始人的俄罗斯画家瓦西里·康定斯基(Wassily Kandinsky)就拥有色觉和听觉联觉的能力。康定斯基从小就对颜色非常敏感,他认为“颜色是琴键,眼睛是和弦,灵魂是琴弦交错的钢琴。画家是奏响音乐的双手,越过一个又个琴键,拨动灵魂的共振。”
他曾在看完一场歌剧后对友人说:“我看到许多错综复杂的颜色, 疯狂,粗扩的线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。”
在康定斯基的画作中,音乐无处不在。他的三部重要作品分别命名为《构成》(composition,在英文中也有乐曲的意思)、《即兴曲》和《印象》。德国画家布鲁诺·哈斯(Bruno Haas)认为康定斯基画中的不同颜色相互共鸣,产生视觉上的“和弦”。
构图7,1913
学术上对联觉症的研究比较有限,对这个现象的成因也众说纷纭。大部分科学家认为,联觉症是因为大脑内负责各种感官区域的交叉干扰产生的。在普通人的大脑中,负责每个感官的区域与负责其他感官的区域是分开的。而像康定斯基一样有色觉和听觉联觉能力的人,当他们听到某个词或某种音乐时,负责处理颜色的视皮层也会被激活。
构图4,1911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眼疾只是给生活带来不便的纯粹的不幸。而对于艺术家来说,这些视觉上的异常和缺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天分。它们让莫奈的睡莲多开了一种颜色,为德加笔下的少女蒙上了一层雾,奏响了康定斯基千颜万色的和弦。 就像德加曾说过的那样:
“相由心生,而正是那些‘错误’的相构成了艺术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